为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研究生“文化中国”两创大赛(舞蹈赛道)国家赛事,积极响应国家“文化强国”战略,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艺术融合,现开展“文脉焕新·创想未来”舞蹈创新大赛(校级选拔赛)。本次大赛旨在通过舞蹈创作、表演与教学展示,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展现我校研究生的文化自信与艺术创新活力。
一、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研究生院、党委学生工作部(研究生工作部)
承办单位:音乐学院、音乐学院研究生会
二、赛程安排
1.校赛报名时间:2025年7月18日
2.校赛作品提交时间(线上):2025年8月5日前提交作品
3.国赛报名、作品提交时间:即日起-2025.8.24
(国赛报名网址:https://cpipc.acge.org.cn/)
三、参赛对象
1.专业赛道:在读舞蹈专业研究生。
2.非专业赛道:非舞蹈专业在读研究生。
四、赛事组别
1.舞蹈创作组:原创舞蹈作品创作与编排。
2.舞蹈表演组:舞蹈作品演绎与舞台表现。
3.舞蹈教育组(仅限专业赛道):舞蹈教学方案设计与现场授课展示。
(赛事题目具体事宜及相关通知详见竞赛官网:
https://url.scnu.edu.cn/record/view/index.html?key=93f25e43c9054e9e2ed27ae0c5324d80)
五、参赛要求
(一)赛题要求
题目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通过舞蹈创作、表演、教学展示等形式参赛,通过舞蹈艺术语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(二)人数要求
参赛作品编导人数不超过 3 人,舞蹈教学组主讲学生不超过 2 人,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 3 人。
(三)数量要求
同一作品不得兼报两个组别。
(四)作品提交要求
1. 舞蹈创作组、舞蹈表演组
(1)参赛人员须提交完整作品视频。视频须为本次比赛专门录制,视频要确保高清像素(建议分辨率 1080P 及以上)。 独舞、双人舞、三人舞作品不超过 6 分钟;群舞作品不超过 8 分钟;小型舞剧不超过 30 分钟(入围决赛作品需根据现场要求调整时长)。
(2)参赛作品须为 2024 年 10 月以后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。舞蹈创作组作品参演人员必须为该编导培养单位人员组成。
(3)不得在作品视频及附件中出现指导教师、参赛者个人信息、学校名称或任何赛事标识,确保评审匿名性。
2. 舞蹈教育组
(1)参赛人员须提交本人报送一堂课程的教学设计 (PDF 格式)与授课 PPT,内容应涵盖教学设计基本要素,格式自行决定,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环节时长不超过 15 分钟。
(2)不得在教学设计及 PPT 中出现指导教师、参赛者个人信息、学校名称或任何赛事标识,确保评审匿名性。
3.提交作品命名方式及通道:
命名方式:赛道+组别
提交通道:
专业组:https://url.scnu.edu.cn/record/view/index.html?key=e54c5bf654b2c467bdafe509db9c9ff0
非专业组:https://url.scnu.edu.cn/record/view/index.html?key=0473f1f0536cdf5242f16d04e622be93
六、评审标准
(一)舞蹈创作组
1.文化内涵:
符合文化“两创”主题,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,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。
2.创造创新:
融入时代精神,结合现代元素,以新的观念、手段、技术、表现形式,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3.作品形式:
作品的结构具有合理性、完整性、连贯性;作品形式追求创新与特色;较好地把握和体现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质,运用舞蹈作品在动觉、听觉、视觉舞台呈现的综合要素,能够将形式与内容相融统一。
4.职业素养:
创作者具有从事编导的专业能力与素养,具有很好的艺术审美力与音乐素养。
5.应用价值:
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,发挥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,创造社会效益。
(二)舞蹈表演组
1.文化内涵:
符合文化“两创”主题,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,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。
2.创造创新:
融入时代精神,结合现代元素,以新的观念、手段、技术、表现形式,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3.艺术表现力:
对作品思想主题的理解与把握能力;对人物塑造和情感体现的表现能力;对音乐风格和性质的感悟与体现能力;很好地完成演员的二度创作;在作品的表演中体现出舞者的主动性、灵活性和表演活力。
4.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:
具有很好的专业身体素养、舞台气质与职业风范;技术娴熟、动作协调;能够将技术融入作品内容中,达到技艺相通、形神兼备。
5.应用价值:
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,发挥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,创造社会效益。
(三)舞蹈教育组
1.文化内涵:
符合文化“两创”主题,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,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。
2.创造创新:
融入时代精神,结合现代元素,以新的观念、手段、技术、表现形式,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 发展。
3.教学设计:
较好地完成过程教学展示与结果教学展示;教学目标明确、重点突出;教学内容基于各舞种教材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讲求科学性和探索性;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应符合《艺术课程标准(2022 年版)》;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有效;教学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。
4.教学过程:
教学环节设计合理,能运用舞蹈教学理论加以阐述;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使学生积极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;注重反馈、矫正,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。
5.语言与教态:
普通话标准,语言规范、流畅、逻辑性强;运用体态语标准、适度;仪态端庄,精神饱满;配合 PPT 讲解教案。
七、奖项设置
校赛分组别设置一等奖,二等奖,三等奖,颁发校级获奖证书,凡参赛者均有参赛证明。
校赛将经专业教师评审后推选一定数量进入国赛初赛。专业赛道不超过4个,非专业赛道不超过2个。
咨询群:
(有意报名的同学入咨询群,相关消息群内通知)
研究生院
党委学生工作部(研究生工作部)
音乐学院
2025年7月7日